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
全球航空業面臨脫碳挑戰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預測,2025年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(SAF)產量將達200萬噸,但僅能滿足全球需求0.7%。為實現2050年凈零-排放目標,SAF需突破關鍵瓶頸——燃料中的氫含量及其分布,這直接決定冰點、燃燒效率等核心性能。
生物噴氣燃料通過高溫高壓加氫去除生物油脂中的氧原子(如麻瘋樹籽油需406℃、4.3MPa)。傳統檢測依賴離線色譜分析,耗時數小時,導致生產過程中三大盲區:
l 無法實時監控氫原子插入位置
l 芳香烴含量易超標(國際標準<0.5%)
l 低溫流動性(冰點<-40℃)難以保障
低場核磁共振(LF-NMR)通過捕捉氫原子核磁信號解析分子結構:
l 信號強度→總氫含量
l 弛豫時間(T2)→氫原子化學環境
• 短T2:芳香烴/大分子(分子運動受限)
• 長T2:直鏈烷烴(分子活動性強)
l 譜峰分離→區分正構烷烴、異構烷烴等組分
實時在線調控
集成反應管線,每2分鐘完成全組分分析,動態優化工藝參數
精準分子診斷
通過T2差異識別芳香烴(檢測限0.05%),無損檢測避免樣品破壞
工藝開發加速
實時對比催化劑性能,研發周期縮短50%(如日本天婦羅油項目)
低成本易操作
設備成本僅為高場核磁1/10,一周培訓即可上崗
LF-NMR正破解SAF產業化瓶頸:
原料適應性:提升地溝油等復雜原料利用率30%
降本增效:實時調控氫油比降低氫氣消耗15%
認證加速:構建氫分布數據庫突破國際標準(ASTM D7566)壁壘
應用案例:
當低場核磁共振將氫原子分布可視化,生物燃料的分子設計從"經驗試錯"邁向"精準調控"。這項技術不僅讓每克氫原子找到理想位置,更成為托起零碳航空的隱形翅膀——在微觀氫世界中編織的分子網絡,終將連接起綠色天空的宏圖。